■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醫堂 受訪單位供圖
中醫藥產業作為民族產業之一,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就醫需求。隨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發展,中醫藥研究也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日前,記者走訪位于松山湖的東莞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數理工程研究院(以下簡稱“中醫藥研究院”),近距離了解中醫藥的新藥開發、制藥裝備研究、醫療器械開發、醫療信息系統開發等一系列研究。
自成立以來,中醫藥研究院開展了10余個中藥新藥、100余個中藥健康食品的開發研究,為超過100家藥品或快消品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院還建立了第一家由廣州中醫藥大學直屬管理的中醫醫療機構——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醫堂(以下簡稱“國醫堂”),目前,國醫堂在全市舉辦大小型公益義診及講座活動30余場,為超過10萬人次提供醫療服務。
省內唯一中醫藥協同創新平臺
中醫藥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研發的產品大部分集中在藥品及各類快速消費品上。自建院以來,承擔了國家科技課題4項(含863計劃1項),省級31項,涵蓋藥物研發、醫療信息科技、科研平臺建設等范疇。2015年,中醫藥研究院被廣東省科技廳認定為“華南中醫藥協同創新中心”,成為省內唯一一個中醫藥類協同創新平臺。
為何叫“中醫藥數理工程研究院”?該研究院院長助理陳志維解釋,“數理”指的是用可量化的指標來描述中醫的各種關系,以解釋中醫藥治療疾病的原理及作用;“工程”則是偏向于應用層面,包括了新藥開發、制藥裝備等研究。
近年來,中醫藥研究院“黑科技”頻出。中醫藥研究院積極開展中醫藥與信息技術結合的應用研究,以此來拓展中醫研究。例如,中醫藥研究院現代中醫診斷技術團隊,通過熱紅外成像、經絡能量檢測以及脈診儀檢測,將中醫“望、聞、問、切”的傳統主觀診斷結果以數字量化的形式展現;人工智能中藥鑒別團隊與廣東省藥品檢驗所合作,建立了能夠快速識別“陳皮”的鑒定工具,具有識別速度快、準確率高的特點,能有效區分藥材造假、摻假、摻劣的情況。
目前,中醫藥研究院已開展10余個中藥新藥,100余個中藥健康食品、保健食品或日化用品的開發研究。
建立國醫堂醫療服務超10萬人次
除了開展科研工作,中醫藥研究院更強大的力量在于其醫療臨床技術。2014年,在松山湖管委會的支持下,中醫藥研究院建立了第一家由廣州中醫藥大學直屬管理并冠名的中醫醫療機構——國醫堂。
“國醫堂匯聚了廣州中醫藥大學眾多名老中醫。自成立以來,在全市舉辦義診及講座30余場,提供醫療服超過10萬人次。”陳志維說。
2010年,廣州中醫藥大學畢業后的陳志維,直接留在中醫藥研究院,從事中醫藥科研以及產業化工作。“當時松山湖交通不便,雖然請來了眾多知名專家坐診,但患者寥寥無幾。” 陳志維回憶,國醫堂與松山湖社會事務管理局共同成立了長者健行舍,每年三伏天、三九天都免費為長者提供天灸服務,還定時提供健康講座及健康咨詢;在市科協的支持下,開展大型公益講座活動“松山湖中醫養生大講堂”,走進東莞市20多個鎮街去科普中醫藥,宣傳國醫堂。經過4年多的努力,國醫堂已在東莞頗具名氣,慕名前來尋醫問藥的患者絡繹不絕,經營狀況也實現了扭虧為盈。
回首過去,陳志維已在中醫藥研究院近10個年頭,“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放棄一線城市,選擇東莞來發展,我看中的是東莞這一片創業的熱土,特別是松山湖國家高新區這一片具有活力的土地。” 陳志維說。
來源:東莞時間網